Search


【人情世故】
精神科醫師經常要面對患者描述他們人生的種種苦痛。以前的我面對此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人情世故】
精神科醫師經常要面對患者描述他們人生的種種苦痛。以前的我面對此景,經常不知該如何表達我的關懷。

例如:假使有個年輕人最近骨折,做著輪椅被推進診間,腳上裹著石膏。這種情況,我要怎麼跟他說呢?是不是只能說:「好好休養,祝你早日康復」呢?

又假若有個病人,告訴我他昨日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一期。我要如何表達我的關心呢?除了說:「你一定很難過吧?」、「你一定很煩惱吧?」有沒有別的詞語能表達我感同身受的心情呢?

同時我也發現,不少人有同樣的困擾。聽到別人遭逢不幸,不知如何表達關懷,最後只能拉著其他朋友偷偷問。

朋友的寵物走失了,怎麼關心?錢包掉了,怎麼安慰?

繞來繞去,原本想表達的心意,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啟口、如何接話,只好當沒這回事。繞開話題或講笑話轉移,反倒被當成是冷漠(或白目)之人。

更不用說電視上常見記者,對受害者逼問可笑的問題,例如對火場倉皇逃出的居民,問他:「你是不是很難過?」整個問話倒似對受害者的二度傷害。

在學習的過程中,有位老師曾說:「同理心可以當成是一種技術,透過學習、練習而明白。」

多年下來,我也發現一些方式,能讓人們透過這些方式,誠懇而直接地表達關懷。所以在這邊分享其中一段對話:

「劉醫師,我父親上禮拜過世了。」說話的是一位五、六十歲的男子,來我門診已一段時間。

「發生什麼事?是突然的嗎?」我問。

「他身體不好已經很久,畢竟快九十歲了。」他說。

「是生病嗎?」

「他來來回回住院好幾次,心臟原本就不好。」

「當時他在哪裡?有人陪他嗎?」

「他當時在家裡。晚上本來都好好的,也沒特別不舒服。隔天早上外勞去看他,急忙跑來講說『阿公不對勁』。」

「你一定很慌張吧?當時有叫救護車嗎?」

「我去看的時候已經沒呼吸,不過還是打電話叫救護車來。救護人員看看也說已經走了。」

上述這段表達的是【1.先簡單澄清狀況,重現當時情形,包括人、時、地。在哪發生、怎麼發生、怎麼發現、當時處置。】

「當時家裡只有你跟外勞在嗎?」

「我太太也在。」

「她是不是也嚇了一跳?」

「應該還好,畢竟長年都是靠她照顧老人家。」

「你看到你父親的時候,他就躺在床上?」

「對。」

「很安詳,就像睡著一樣,只是沒呼吸?」

「對。」

上述這段表達的是【2.藉由引導,對方會沈浸在回憶中,歷歷在目。關心對方的心理衝擊:有沒有被當時的場景驚嚇到?會不會感到害怕、恐慌?】

「他之前生病,家人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嗎?」

「是有討論過,但還是覺得有些突然。」

「你有聽你父親講過嗎?」

「有稍微講過,但沒講太多。」

「你猜他怎麼想?」

「我不知道,不過對他應該也是種解脫。之前住院有時候曾插管急救,甚至醫師還建議要做氣切。身體也越來越虛弱。」

【3.回到認知層面,詢問對死亡的看法。是坦然面對?還是悔恨難過?】

「現在家裡應該忙成一團吧?有人幫忙喪事嗎?」

「有,家裡親戚都有來幫忙。」

「是啊,現在就希望事情辦得順順利利。你最近睡得好嗎?」

「還可以。」

「胃口還好嗎?體力精神怎麼樣?」

「有點累。」

「當然,這陣子很多事情要忙,要格外注意出入平安。人在疲累恍神時,騎車開車要特別留意。」

「我會注意的。」

【4.拉回到現實層面:除了喪葬事宜外,評估目前的生理、體力及心理、精神狀態等,並給予提醒,表達關懷。】

「往好處想,至少他走得很平靜。」

「是啊。」

「會不會,覺得沒跟他說到話,好好道別?」

「會啊。」

【5.帶出好的一面(至少走得平靜)以提供安慰。講出對方內心的不捨,稍微釋放情緒。】

「你們家是拿香祭拜嗎?」

「對。」

「那你上香時可以多跟他說說話。」

「我會。」

【6.提供明確建議,讓對方可以依循,讓心神安定,同時獲得安慰。】

「現在最重要的是把事情順利辦完,同時注意安全。」

「好的。」

「還是請節哀。」

「好的,謝謝。」

以上對話並非金科玉律,互動重點在「表達關懷」。如果一時想不到怎麼接話,也不妨暫停一下,共同面對「相處的沈默」。

野人獻曝,讓大家參考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